最新消息
一把木桿秤稱出“誠信”二字古人立夏“秤人”背后有何寓意 | 2023-05-09 |
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s://cj.sina.com.cn/articles/view/1672519561/v63b09f89020019xaz" 大象新聞記者王韶卿斗指東南,維為立夏,萬物至此皆長大,故名立夏也。北京時間5月6日2時19分將迎來立夏節氣。立夏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,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,又叫作“春盡日”,被視為夏天的開始。在古時,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,民間還有立夏“秤人”的習俗,一邊秤,一邊講著吉祥話,祈禱一年四季平平安安、無病無災。立夏為什麼要“秤人”?立夏和秤又有什麼關系呢?立夏“秤人”與蜀主阿斗有關據記載,周朝時,立夏這天,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“迎夏”,舉行祭祀先帝祝融的儀式。而在立夏眾多的習俗中,最重要還是“秤人”。清代《清嘉錄》“秤人”條稱:“立夏日,家戶以大秤權人輕重,至立秋日又秤之,以驗夏中之肥瘠。”古詩云:“立夏秤人輕重數,秤懸梁上笑喧閨。”立夏“秤人”習俗,其實起源于洛陽,與蜀主阿斗有關。相傳蜀漢滅亡后,阿斗淪為亡國之君,被安置在魏國都城洛陽居住。司馬昭為服眾,封阿斗為安樂公。阿斗受封當日,正是立夏,司馬昭當著一群隨阿斗來洛陽的蜀漢降臣之面給阿斗稱了稱體重,并夸口不會虧待阿斗,要讓其生活優裕,增加體重,并且宣布以后每年的立夏日都要給阿斗稱一次體重,并布告其體重于天下,供世人監督。后來此事傳開,民間效仿,就形成了立夏“秤人”的習俗,祈求體重不減,平安健康度過夏天。直到今天,河洛地區依舊保有立夏稱體重的習俗。制秤人一生只做良心秤木桿秤自漢朝發明至今,已有一千多年歷史,是行商坐賈的必備之物。由于木桿秤稱重靈活、便于攜帶,價格又不貴,也成了尋常百姓家中的常備之物。董村木桿秤技藝始于明朝末年,距今已有近400百年歷史,是全國著名的衡器之鄉。據董村木桿秤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陳景賢介紹,木桿秤是人類發明各種衡器中歷史最悠久的一種,是中國傳統度量衡的三大件之一,曾在商品流通中擔當重要角色。“木桿秤看起來簡單,做起來還真不容易。”陳景賢介紹說,木桿秤制作包括有選料、刨光、打磨、劃線、找眼、包鑲秤頭、跑分母、上星、磨星、打蠟等幾十道工序,單是制秤工具就有好多種。木桿秤對用料的要求極為苛刻,紋路細膩、不易開裂、木質堅硬的洋槐、國槐、紫檀或者花梨木都是上等的材料。“木桿秤制作工藝精細復雜,大都依靠手工完成,不僅考驗著制秤匠人的制作水平,更是對耐心、細心和良心的考驗,各項工序都要做到精益求精,容不得半點馬虎。”陳景賢說。木桿秤是公平和誠信的象征制秤匠人千百年的堅守與傳承,讓小小的一桿秤, 關鍵字標籤:流水線秤訂製 |
|
![]() |